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新闻资讯 >  公司新闻
caseXqBoxCenterLmenu

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,需规避哪些法律风险?

2025.10.30
阅读:100次

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模式可灵活调整用工规模,但需严格遵循《劳动合同法》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》,重点规避三大类法律风险,避免用工纠纷与行政处罚。

首先,需规避 “岗位范围不符” 风险。根据规定,劳务派遣仅适用于 “临时性、辅助性、替代性” 岗位(简称 “三性” 岗位):临时性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 6 个月,辅助性岗位需为企业非主营业务岗位(如生产车间辅助工、行政后勤岗),替代性岗位是指因员工脱产学习、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替代岗(如会计产假期间的临时替代岗)。企业若将主营业务岗位(如核心生产线操作工、技术研发岗)转为劳务派遣岗,可能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整改,并处以每人 5000-10000 元罚款。建议企业在使用前明确岗位性质,留存 “岗位认定文件”,并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书面协议,注明岗位类型与存续期限。

其次,要防范 “用工比例超限” 风险。规定明确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企业总用工量的 10%,计算范围包含正式员工、试用期员工,但不包含退休返聘、兼职人员。若企业总用工 100 人,劳务派遣员工最多 10 人,超比例用工需在规定期限内调整,否则可能面临劳动监察部门的限期整改通知。企业可通过定期统计用工数据、优先将超比例岗位转为正式用工或业务外包(需区分劳务派遣与业务外包,避免 “假外包真派遣”),确保比例合规。

最后,需避免 “连带责任风险”。若劳务派遣单位未为员工缴纳社保、拖欠工资,企业可能被劳动者主张连带责任,需先行垫付相关费用。企业在选择劳务派遣单位时,需核查其营业执照、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(有效期内),确认其具备合法资质;在协议中明确社保缴纳基数、工资发放时间等细节,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定期提供社保缴费凭证、工资发放记录,同时留存员工考勤数据,避免因劳务派遣单位违约导致自身承担责任。此外,企业不得向劳务派遣员工收取押金、扣押证件,不得变相强迫员工加班,需保障员工的工作条件与劳动安全,降低工伤赔偿纠纷风险。


返回顶部

返回顶部